#2 - 《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》心得:少一點執著,多一點隨緣
嗨,朋友們~
這週的我,真的很不好😢
行銷和銷售都遇到瓶頸,偏偏這些是我從來沒處理過的問題。當下沒有人能幫我,就連父親也給不了建議,讓我覺得很無助。加上家庭裡因為價值觀不同又起了衝突,情緒整個被拉到谷底
這週,我讀完了《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》,書裡有一句提醒很深刻:
「別試著改變他人」
因為抱怨或期待並不會讓對方改變,只會讓自己失望。唯一能掌控的,是改變自己
🤝 在社群裡找到力量
這週我也決定不要再悶著了。我報名了 阿金!人生進化種、CXO 商戰,也更加參與 二代學 內的討論
這些社群帶給我很大的震撼。我發現當大家真誠地把需求說出來,脆弱一點、坦誠一點,很多困難其實並不是不能解決。反而有人會給你新的思路,幫你看見更多可能
很多時候不是要馬上找到答案,而是開口求助,找到一點方法開始行動,解法才會慢慢浮現

📚 本週閱讀:Shunmyo Masuno《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》
以下是我整理的五章精華:
第一章:別硬是要參一腳 —— 人際關係更淡薄一點才好
- 保持安靜的能力
別人在沒有詢問時,你的「貼心」可能變成「打擾」
👉 在主動幫助前,先問一句「你需要嗎?」安靜與等待,有時候更溫柔 - 別試著改變他人
抱怨與期待不會讓人改變,只會消耗自己
👉 停止把力氣放在他人身上,專注於改變自己。當你轉變,關係才可能真正鬆動 - 家人仍是他人
即使是最親近的家人,也是一個獨立的人
👉 尊重對方的選擇,不強求理解;若無法接受,就放下,保留彼此的空間 - 隨緣
人生就是各種緣分,有時候「無緣」就是答案
👉 不執著於未成之事,專注欣賞眼前的人與事,並大聲說出你的讚美與欣賞
第二章:別在意每件事 —— 擺脫不安、焦慮、憤怒的方法
- 問題發生時再處理
許多擔憂其實永遠不會發生
👉 不要提前浪費力氣憂慮,把精力留到真正需要面對的時候 - 成為健忘的人
記仇、耿耿於懷,只會讓心靈充滿垃圾
👉 選擇遺忘,讓心保持輕盈 - 與他人的期待保持距離
別人對你的期待很好,但不必背負在自己身上
👉 把「毀約」視為正常,坦然面對未能符合期待的狀況 - 允許自己體驗負面情緒
痛苦、後悔、悲傷、失敗不可避免
👉 在壞事發生後的幾天內,徹底體驗並消化這些情緒,才能將它們轉化為養分,
很多事,最後都能一笑置之
第三章: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—— 停止磨耗心靈的練習
- 先整理自己的價值觀
面對資訊與他人意見前,要先清楚自己相信什麼,才不會被各種聲音左右
👉 聽到意見時,先暫放心裡,再冷靜評估是否納入參考 - 延遲反應,安撫情緒
當你真的生氣時,先對自己說:「感謝、沒關係、等一下」
👉 給情緒一個緩衝時間,避免衝動反應 - 讓情緒徹底流動
壓抑只會讓情緒堆積
👉 難過時就痛快地哭,排掉之後,你才有力量重新站起來 - 換角度看問題
執著於單一角度,只會讓自己陷在死胡同
👉 練習:嘗試從不同視角切入,你會發現更多理解與可能性
第四章:別白忙一場 —— 累壞自己,才會自討苦吃
- 一切終會過去
再討厭的事也會有結束的一刻
👉 提醒自己「今天終究會結束」,給心靈留下一個出口 - 不要依賴過去的成功經驗
時代與環境不停改變,過去的做法未必再有效
👉保持學習,否則固守舊經驗只會走向失敗 - 專注當下、精益求精
明天無法預測,甚至不一定會到來。今天該做的事,就應該今天完成
👉擅長的領域要持續精進;不擅長也沒關係,承認自己的限制就好
第五章:別硬是要分出是非對錯 —— 活出快樂人生的祕訣
- 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
人生沒有標準答案,重要的是如何實踐
👉 不要糾結於「哪條路才對」,而是盡力讓選擇的路走出好結果 - 把失敗當養分
不順利不是策略錯誤,而是結果的不同
👉 別害怕馬後炮,把過去的失敗轉化為成長的糧食 - 適時休息,避免空忙
現代人常為效率感到焦慮,卻忽略短暫的放鬆
👉 在忙碌中抽幾分鐘發呆、望窗外、呼吸,心靈才能恢復清明 - 避免爭對錯,尋找雙贏
正辯是非多半只會引起反彈
👉 站在對方角度理解,退後一步,找到妥協點。談判的目標不是打敗對方,而是共同前進
老實說,這本《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》,我一開始覺得它很水。看起來像是滿滿的「雞湯小語」,隨便翻翻,好像也沒什麼新意 😯
但特別的地方在於:當你第二次再讀,並且把書裡的提醒真正套用到自己的生活裡,你才會發現,它其實暗藏了很多力量
我在讀的時候,邊問自己:為什麼這一段打動我?它跟我最近的生活有什麼連結?這樣,書就不再只是文字,而變成了一面鏡子
少一點雞婆,多一點安靜;少一點執著,多一點隨緣;少一點控制,多一點理解
💌 給你的邀請
過去的我,是不太願意開口的人,總覺得「說了也沒用」
但我現在知道:只有說出來,跟對的人說,你才會得到新的思路
所以我想問你:
👉 最近在你的生活或工作裡,有沒有一件事,你其實可以「先不反應」,或者試著「主動說出來」,看看會不會有新的可能?
願我們都能找到更輕盈的方式,去面對那些看似複雜卻終將過去的挑戰 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