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4 - 《高勝算決策》心得:決策不是孤單冒險,要有能戳破你盲點的「求真團體」

#4 - 《高勝算決策》心得:決策不是孤單冒險,要有能戳破你盲點的「求真團體」

嗨,朋友們~

抱歉這篇晚了兩天才發,上週日我去參加了 CXO Jerry 的一對一高價值成交課,收穫很多,但腦袋直接 overload,回家整個「登出世界」💤。


🌀 我的困擾:怕做錯決策

這週的主題想跟你們聊聊一個困擾:我常常害怕自己做錯決策

很多時候,明明事情就卡在眼前,我卻猶豫半天。怕同事會覺得我三心二意,怕最後返工;更準確地說,其實是我不敢下那個「可能有虧損風險」的決定。總想把所有細節考慮周全,才願意行動 😅

我很清楚沒有人能百分之百做對決策,重點應該是有人要能扛起責任。但我的腦袋總會冒出那句:「萬一我判斷錯了怎麼辦?


💬 朋友們的提醒(滿滿金句!)

這週我把困擾丟給朋友們,他們一口氣丟了很多提醒,像連環拳一樣把我打醒:

  • 「職場上最怕的不是做錯,而是拖。拖到大家都沒勁了,才是真的致命。」
  • 「多想一兩步,先做好最壞打算,心裡就不會那麼慌。」
  • 「問同事時,不要問『要不要做?』,要換成『這裡有什麼風險需要注意?』——主導權在你身上」
  • 「你不需要自己把所有腦力耗盡,可以學著把問題交給團隊不同專長的人,一起分工思考」
  • 還有人分享他的 checklist,很實用:
    1. 我掌握的資訊夠不夠?
    2. 執行團隊支持度有多高?
    3. 資源可控程度?
    4. 風險能不能逆轉?
    5. 和長期目標一致嗎?

聽到這些,我真的覺得自己之前有點陷在「怕錯」裡,反而忘了「快試快修」才是更重要的 💪


(還好有朋友的提醒與幫助,感恩的心💗)

🧠 Jerry 的課:銷售像中醫在把脈

週日我去上了 Jerry 的 一對一高單價成交 Pro 班。雖然上課的目的學習「銷售」,但整堂課其實都在講「人」

幾個我帶走的重點:

  • 銷售不是話術,而是理解對方要什麼
  • 三大地雷:害怕被拒絕覺得自己的產品不值太想成交
  • 成交的關鍵:建立相信、建立信任、建立安心

Jerry 還把銷售比喻成中醫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:
觀察對方 → 聽懂情緒 → 問出需求 → 對症下藥

聽起來簡單,但其實要一直練,因為卡住的往往不是技術,而是心魔
這堂課直接戳中了我很多「急」跟「怕」的盲點


《高勝算決策》章節解析

🎲 核心思想:在不確定中,如何做出更高機率正確的決策


前言:用下注思維提高決策品質

  • 決策不是尋找「唯一正確答案」,而是像下注一樣,在不確定的未來下判斷
  • 每一次決策都帶有風險,關鍵在於提高期望值(期望獲益大於風險)

第一章:生活如同打牌,而非下棋

  • 生活像撲克,不像下棋:沒有固定答案,要隨時應對運氣、隱藏訊息和對手行為
  • 好結果不一定代表決策好,壞結果也不一定意味決策錯
  • 在不確定中,重點是提升決策的勝率,而不是執著於單次結果

第二章:你要打賭嗎?──用下注思維打破僵化信念

  • 人天生容易「輕信」並保護自己的信念
  • 「下注」能逼迫我們更誠實地檢驗自己的信念與把握程度
  • 不要只問「對或錯」,而是問「我有多大把握?」並用數字範圍來表達

第三章:下注的學習──為結果正確歸因

  • 人常犯的錯:把成功歸功於自己、把失敗推給運氣
  • 真正的學習來自於能夠「準確歸因」:知道是決策問題還是運氣問題
  • 在不確定環境中,保持開放心胸,承認運氣和未知,才能逐步改善決策品質

第四章:建立同伴制──透過求真團體改善決策品質

  • 最好的決策不是自己單打獨鬥,而是在團隊裡與不同觀點碰撞
  • 同儕審查、多元觀點、當責文化,能讓人跳出「驗證性偏見」
  • 找到願意挑戰你思維的「求真團體」,比自己單打獨鬥更能抵禦盲點

第五章:提出異議來獲勝──運用科學規範使資訊最大化

  • 團隊決策的標準:CUDOS(共享主義、普遍主義、公正無私、組織性懷疑論)
  • 鼓勵提出異議與反向觀點,而不是追求一致
  • 決策過程若能內建「懷疑與多元」,才能真正接近現實,避免集體盲區

第六章:心智時光旅行──納入過去、現在與未來的決策思考

  • 人類常因「時間折價」而偏愛短期獎勵,犧牲長期利益
  • 事前驗屍:站在未來回看現在,推演可能的阻礙與錯誤

📌 總結啟發

  1. 接受不確定性:沒有完美答案,結果也不能直接定義決策好壞
  2. 用下注思維檢驗自己:問「我有多大把握?」而不是「對或錯」
  3. 建立系統化學習:透過正確歸因、同伴挑戰、事前驗屍,把決策過程變成可迭代的系統

✈️ 出差與展覽

這週跑了台北和高雄,見客戶、看展覽。去高雄建材展的時候,突然有種穿越感 —— 想起大二那年在展館旁邊的第一份實習,好像又回到當時懵懵懂懂卻無比自信的自己


🌱 最近的一句話

這幾天看到一句話很戳我:
「沒能力的時候就先去找資源,不要立刻想辦法補足能力」

覺得很貼切現在的我。很多時候,我不是立刻就要變強,而是要先學會借力(和團體的力量),讓自己往前一步


📝 行動小結

結合這週的課、書和朋友們的提醒,我給自己幾個行動方向:

  1. 決策練習:大事拆小步,快速復盤,不拖延
  2. 溝通提問:不是「做不做」,而是「風險在哪?」
  3. 求真團體:建立一個能挑戰思維的小圈子,避免盲點
  4. 銷售心態:別急著成交,陪對方搞清楚才是快
  5. 資源導向:遇到不會的,不要硬撐,先找能借力的資源

💌 給你的邀請

讀到這裡,我想問你:

👉 你最近有沒有一個「卡住很久」卻遲遲沒決定的事情?
👉 如果套用「下注思維」:不是追求正確,而是提升勝率,你會怎麼選?

🔮 下週聊聊:科學的盡頭就是玄學

每個人都有靈性,也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課。學會傾聽直覺,就是走向想成為的自己的第一步✨

Read more

【阿金!人生進化中】溝通課:人生最該大量練習的課

【阿金!人生進化中】溝通課:人生最該大量練習的課

先說結果: 我本來以為「自己已經是比較會溝通的人」,在上完課後,發現其實多數時候都只是在講話,而不是「讓對方願意行動」 溝通其實是一門方法—— 只要掌握結構、節奏與心理,就能在不強硬的情況下,爭取到更多 ① 有結構感的說話:讓人聽得懂你要什麼 說話有結構=讓人覺得你清楚、有邏輯、有方向 順序很簡單:「結果先講 → 再說要怎麼做 → 最後說為什麼」 正確: 我希望下週能拿到照片素材(結果),這樣我才可以先排廣告(做法), 如果我們越早曝光,業績就越快起來(原因) 錯誤: 因為想要越早曝光,業績就越快起來, 所以想要先排廣告,希望下週你能先給我照片素材 ② 讓對方「舒服又知道該怎麼配合」 溝通要懂得佈置一種體驗,順序是: 👉 事實 > (聆聽 > 關注 >) 感受 > 行動 > 截止日期

#6 - 《請問大前研一業務學》心得:不是賣東西,而是幫客戶解決問題

#6 - 《請問大前研一業務學》心得:不是賣東西,而是幫客戶解決問題

嗨,朋友們~ 這週想跟你們聊聊「專業業務」這件事 我在跳上飛往清邁的飛機前,快速複習了一下《請問大前研一業務學》 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:「一個好的業務的定義是什麼?」 1️⃣ 業務的根本與專業 真正的「專業」不是會推銷、會話術,而是能站在客戶角度思考 把自己當成客戶的合作夥伴,而不是想成交的銷售員 📌 大前研一說:「業務的本質,不是推銷,而是幫客戶成功」 當你能幫對方賺錢、省麻煩、少出錯——成交只是自然結果 2️⃣ 業務的兩大基本技巧 * 行銷素養:懂市場趨勢、產品差異、競爭對手優劣 * 邏輯溝通力:能清楚表達想法,讓客戶理解並信任你 業務不只是講話厲害,而是能把複雜的事「講明白」,把模糊的需求「變具體」 3️⃣ 行銷與策略的核心 行銷是公司與客戶之間的共同語言,是橋樑不是舞台 📚 經典 4P:產品 Product、價格

【阿金!人生進化中】創業優化指南:上課筆記與心得(下)

【阿金!人生進化中】創業優化指南:上課筆記與心得(下)

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上一篇,建議先去看看 😇 在上半場,我們聊到如何選賽道、如何找到真正有價值的痛點 從下半場開始,阿金帶我們走進更進階的靈魂拷問:當你已經確定好賽道,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之後,你要怎麼去造品牌?怎麼創造飛輪?怎麼看待流量?怎麼面對風險?以及最後,如何直面那些最大的難題? 還是要再次說明:這份筆記記錄的,是一些對我來說最深刻、最打動的部分,但它完全無法替代課程 準備好了嗎?讓我們一起往下走吧! 🚀 第四堂課:造品牌 -> 品牌的本質,就是讓用戶通過你「成為什麼樣子的人」 1.品牌=賽道+品類+「爆款」 * 你選了什麼賽道、挑了哪些品類? * 爆款=人們記得你,願意推薦給別人的代表作 * 例如:Apple=消費電子+智能手機+iphone 2.怎麼選爆款? * 目標客戶:幫助這群人改變了什麼生活 * 需求細分:賽道與品類=

【阿金!人生進化中】創業優化指南:上課筆記與心得(上)

【阿金!人生進化中】創業優化指南:上課筆記與心得(上)

首先要說明:這份筆記是最深刻、最打動我的部分,完全無法替代課程 這堂課真正的價值,在於每個人「親自聽阿金老師講解」後,結合自己的心路歷程和創業課題的思考,才會有意義 對我來說,創業大課最珍貴的不是內容本身,而是課後延續的「社群陪跑」—— 這是一個可以讓你不孤單、有同路人一起跑的地方 創業本來就是一條充滿想放棄的路,這堂課給的最大禮物,是來自阿金團隊的陪伴與信念🌿✨ 準備好了嗎?跟我們一起被靈魂拷問把! 🚀 第一堂課:選賽道 -> 找到行業「有價值」的痛點 1.選賽道重要的原因 * 選賽道,其實就是找哪條路不塞車 * 如果你一直在處理行業「沒有價值的問題」,那麼不管多努力,都不會賺到錢 2.選擇你「能跑贏的」「市場」 * 衡量「市場」公式: 價格 × 需求 × 數量 × 頻率 ÷ 時間 * 衡量「能跑贏的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