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4 - 《高勝算決策》心得:決策不是孤單冒險,要有能戳破你盲點的「求真團體」
嗨,朋友們~
抱歉這篇晚了兩天才發,上週日我去參加了 CXO Jerry 的一對一高價值成交課,收穫很多,但腦袋直接 overload,回家整個「登出世界」💤。
🌀 我的困擾:怕做錯決策
這週的主題想跟你們聊聊一個困擾:我常常害怕自己做錯決策
很多時候,明明事情就卡在眼前,我卻猶豫半天。怕同事會覺得我三心二意,怕最後返工;更準確地說,其實是我不敢下那個「可能有虧損風險」的決定。總想把所有細節考慮周全,才願意行動 😅
我很清楚沒有人能百分之百做對決策,重點應該是有人要能扛起責任。但我的腦袋總會冒出那句:「萬一我判斷錯了怎麼辦?」
💬 朋友們的提醒(滿滿金句!)
這週我把困擾丟給朋友們,他們一口氣丟了很多提醒,像連環拳一樣把我打醒:
- 「職場上最怕的不是做錯,而是拖。拖到大家都沒勁了,才是真的致命。」
- 「多想一兩步,先做好最壞打算,心裡就不會那麼慌。」
- 「問同事時,不要問『要不要做?』,要換成『這裡有什麼風險需要注意?』——主導權在你身上」
- 「你不需要自己把所有腦力耗盡,可以學著把問題交給團隊不同專長的人,一起分工思考」
- 還有人分享他的 checklist,很實用:
- 我掌握的資訊夠不夠?
- 執行團隊支持度有多高?
- 資源可控程度?
- 風險能不能逆轉?
- 和長期目標一致嗎?
聽到這些,我真的覺得自己之前有點陷在「怕錯」裡,反而忘了「快試快修」才是更重要的 💪

🧠 Jerry 的課:銷售像中醫在把脈
週日我去上了 Jerry 的 一對一高單價成交 Pro 班。雖然上課的目的學習「銷售」,但整堂課其實都在講「人」
幾個我帶走的重點:
- 銷售不是話術,而是理解對方要什麼
- 三大地雷:害怕被拒絕、覺得自己的產品不值、太想成交
- 成交的關鍵:建立相信、建立信任、建立安心
Jerry 還把銷售比喻成中醫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:
觀察對方 → 聽懂情緒 → 問出需求 → 對症下藥
聽起來簡單,但其實要一直練,因為卡住的往往不是技術,而是心魔
這堂課直接戳中了我很多「急」跟「怕」的盲點

《高勝算決策》章節解析
🎲 核心思想:在不確定中,如何做出更高機率正確的決策
前言:用下注思維提高決策品質
- 決策不是尋找「唯一正確答案」,而是像下注一樣,在不確定的未來下判斷
- 每一次決策都帶有風險,關鍵在於提高期望值(期望獲益大於風險)
第一章:生活如同打牌,而非下棋
- 生活像撲克,不像下棋:沒有固定答案,要隨時應對運氣、隱藏訊息和對手行為
- 好結果不一定代表決策好,壞結果也不一定意味決策錯
- 在不確定中,重點是提升決策的勝率,而不是執著於單次結果
第二章:你要打賭嗎?──用下注思維打破僵化信念
- 人天生容易「輕信」並保護自己的信念
- 「下注」能逼迫我們更誠實地檢驗自己的信念與把握程度
- 不要只問「對或錯」,而是問「我有多大把握?」並用數字範圍來表達
第三章:下注的學習──為結果正確歸因
- 人常犯的錯:把成功歸功於自己、把失敗推給運氣
- 真正的學習來自於能夠「準確歸因」:知道是決策問題還是運氣問題
- 在不確定環境中,保持開放心胸,承認運氣和未知,才能逐步改善決策品質
第四章:建立同伴制──透過求真團體改善決策品質
- 最好的決策不是自己單打獨鬥,而是在團隊裡與不同觀點碰撞
- 同儕審查、多元觀點、當責文化,能讓人跳出「驗證性偏見」
- 找到願意挑戰你思維的「求真團體」,比自己單打獨鬥更能抵禦盲點
第五章:提出異議來獲勝──運用科學規範使資訊最大化
- 團隊決策的標準:CUDOS(共享主義、普遍主義、公正無私、組織性懷疑論)
- 鼓勵提出異議與反向觀點,而不是追求一致
- 決策過程若能內建「懷疑與多元」,才能真正接近現實,避免集體盲區
第六章:心智時光旅行──納入過去、現在與未來的決策思考
- 人類常因「時間折價」而偏愛短期獎勵,犧牲長期利益
- 事前驗屍:站在未來回看現在,推演可能的阻礙與錯誤
📌 總結啟發
- 接受不確定性:沒有完美答案,結果也不能直接定義決策好壞
- 用下注思維檢驗自己:問「我有多大把握?」而不是「對或錯」
- 建立系統化學習:透過正確歸因、同伴挑戰、事前驗屍,把決策過程變成可迭代的系統

✈️ 出差與展覽
這週跑了台北和高雄,見客戶、看展覽。去高雄建材展的時候,突然有種穿越感 —— 想起大二那年在展館旁邊的第一份實習,好像又回到當時懵懵懂懂卻無比自信的自己
🌱 最近的一句話
這幾天看到一句話很戳我:
「沒能力的時候就先去找資源,不要立刻想辦法補足能力」
覺得很貼切現在的我。很多時候,我不是立刻就要變強,而是要先學會借力(和團體的力量),讓自己往前一步

📝 行動小結
結合這週的課、書和朋友們的提醒,我給自己幾個行動方向:
- 決策練習:大事拆小步,快速復盤,不拖延
- 溝通提問:不是「做不做」,而是「風險在哪?」
- 求真團體:建立一個能挑戰思維的小圈子,避免盲點
- 銷售心態:別急著成交,陪對方搞清楚才是快
- 資源導向:遇到不會的,不要硬撐,先找能借力的資源
💌 給你的邀請
讀到這裡,我想問你:
👉 你最近有沒有一個「卡住很久」卻遲遲沒決定的事情?
👉 如果套用「下注思維」:不是追求正確,而是提升勝率,你會怎麼選?
🔮 下週聊聊:科學的盡頭就是玄學
每個人都有靈性,也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課。學會傾聽直覺,就是走向想成為的自己的第一步✨